「寸、尺、咫、尋、常、仞諸度量,皆以人體為法」。人類遠古時期以一手、一指量測外在世界,打造自身與自然的相依關係,也體現出以人為本,追求知識的初心。隨著世代變遷,知識疆域迅速拓展,我們更需以積極而謙遜的視角,為社會文明的尺度,提出內省自觀後的調準校正。
「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」(College of Humanities, Arts, and Social
Sciences)
取「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」為銘言,識別定位由文學、視覺藝術、音樂與科技共同建構,跳脫慣性設計,朝向有動態潛能、可編碼擴充、具有適應性之設計。主視覺以「量測」為設計元素,「親身丈量山川」為核心理念。尺的指標採適應性設計可調動,既權衡知輕重,如同茶酒香氣輪指出各種風味,象徵著學院多樣性與包容。尺的邊界隨著科技文明累積可廣、可高、可延伸擴充,象徵著研究探索無涯,寓意積極迎向科技帶來之文明變動,以察時變以化成天下。
氣味若有餘韻,美妙旋律則能繞樑三日。在音樂世界中,「A音」頻率如同「尺」一般,人類文明藉此衍生出千變萬化的音樂風格。音樂設計以一顆鋼琴的「A音」單音作為起點,隨後展開音域和聲的延展、音色織度的擴展以及時間維度的延伸。整體設計有機地結合了實音樂器與數位合成音色,兩者音色以即興的方式追逐、碰撞、互動,共同譜出具活力的優雅聲響,象徵著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——在充滿人性溫度的交流中融入知識與智能。
本計畫由王文基前院長主持,謝啟民前副院長召集王潔瑩老師、陳延昇老師、黃桂瑩老師、曾令理老師共組識別小組決策,特別邀請名設計師葉忠宜操刀主視覺設計,作曲家林明學音樂設計,陳勤旻同學互動設計。中文版銘言由廖育謙同學提案獲選,取自《易經》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;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」。詩人包德樂詮釋後提出英文版銘言——College
of Humanities, Arts, and Social Sciences, Reconfiguring Our World
through the Arts。
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品牌識別為基礎(如下影片),延伸出互動識別。採用 Matter.js物理引擎,設計以彈簧模擬為核心的互動系統,透過用戶操作觸發標識元素間的動態共振,呈現品牌核心價值及學術包容多樣性的理念。互動設計探討從「點」與「網格」延伸,呈現僅互動識別能傳遞的訊息,進一步擴展至整體視覺與動態構成,同時和品牌理念相呼應、深化品牌故事,並增強用戶情感連結。以即時動態賦予品牌識別個性,突破平面與影片的限制,創造多層次的品牌體驗。透過動態化與用戶參與,品牌識別實現個性化的敘事傳達,為品牌設計開創新的表現形式與可能性。
在識別的平面設計與動態設計中,已對識別本身的視覺設定與變化架構有完整的設定,因此在互動程式設計的階段,將注重於如何將品牌精神透過互動的方式傳遞給受眾,品牌設計時納入的思考與領導品牌前行的核心理念等,都將轉化並融合進互動識別之中。同時由於視覺構成已於平面設計階段確定,在此設計中,互動階段不宜進行過大的視覺變更,因此將設計的重點放在識別受到外界影響,進而引發改變,最後回歸平靜的動態過程呈現,與在不同環境中延展的適應性。
透過彈簧物理模擬,將品牌標識的文字視為具有相互連結和影響關係的動態元素。彈簧系統設定了阻尼值、受力大小、彈簧硬度與速度變化曲線等基本參數,並可隨機改變組合數值,可以想呈現之動態調性進行調整,藉由動態互動的行為進一步表現出識別的「個性」。使 用者拖動圖像的藍色桿時,會使以彈簧連接的文字單元受到以中心向外擴散的力,拖動速度與造成的受力呈現正比關係,元素根據力的傳遞不斷位移。觸發之動態視覺形成了有節奏感的波動。如同漣漪一般由中心開始擴散,影響周圍環境,呈現個體與整體間的碰撞交織,產生具有韌性與連續性的即時動態效果,並在彼此影響的過程中逐漸找到最後安身立命的定位。
識別尺度改變時、點擊量測時觸發合音,音效以結合識別視覺型態的方式影響各音軌的切分與混成。
透過格線分割出的空間互動表達不同尺度場域的變化適應性。互動程式的動態視覺設計主要延伸自品牌的兩點核心理念,其一為呼應品牌定義「打造自身與自然的相依關係」之設計理念,在互動視覺中建立橫欄分割空間,當滑鼠移動時,識別會根據滑鼠位置同步移動至不同欄位,並推擠延展欄位上下空間以達到最終平衡,形成既獨立又彼此相依的結構。
第二為呼應品牌定義「尺的指標採適應性設計可調動,象徵著學院多樣性與包容」之設計理念,互動視覺由識別個體至環境整體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細節變化,以呈現量測的概念。在滑鼠左右移動時,寬度會不斷變化,象徵量測前的尺度改變,用戶點擊即會在各欄位觸發動畫,象徵量測的過程,各格線欄位中會出現藍色桿,並有不同的物理狀態,例如不同的移動速度、移動曲線與移動週期,代表不同環境中不同維度的比例尺量測,使用者可在互動過程中觀察到識別動態的多樣性。 當互動操作停止時,彈簧系統內的元素經過一系列震盪後會逐漸回歸平衡。以自然收斂的動態表現,象徵品牌從動態走向穩定的過程。使用者的每一次互動都在塑造最終的品牌標識,通過共振來達到品牌形態的最終平衡。